青山如黛,村庄整洁,新修的村组公路延伸到家门口;阳光下,一排排光伏发电板熠熠生辉,一栋栋易地搬迁安置房拔地而起;村级活动中心、文化广场建设、路灯安装如火如荼……隆冬时节,行走在平江县三墩乡鹿石村,一股决战脱贫、加快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。村支书钟尚谊感慨,搭帮县财政局在这里开展驻村扶贫,村里变了大样,群众得了实惠,终于可以摘掉“贫困帽”了。
手牵手,把温暖送到心坎上
鹿石村位于平江中部的五角山腰,这里风光秀美、文蕴深厚,却又交通闭塞、人多田少,2014年与邻近的四美、甘家两个村合并后,一度成为平江的贫困大村。
“全村有五保户28人,低保户126人,政策兜底户8户13人;需搬迁安置和改造危房户109户368人,患病、残疾人占总人口的20%左右;贫困家庭达201户677人;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。”2017年2月进驻鹿石村时,县财政局一班人面临的考验严峻复杂。
开弓没有回头箭,扶贫没有选择题。驻村帮扶动员大会上,财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夏海斩钉截铁:“驻村扶贫是财政局义不容辞的责任,每一名帮扶干部都要把群众当亲人、把扶贫当家事,融入真情,因户施策,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!”
110名财政干部牵手201户贫困户,平江财政局摆出史上最强大的扶贫阵容。今年62岁的余恕龙,患直肠癌做了手术,老伴体弱多病,极度贫困之下,儿子儿媳不得不抛下一对年幼的儿女,远赴他乡打工;全家居住在3间风雨飘摇的危房中,每遇刮风下雨就胆惊受怕。帮扶干部夏海拿出一套“脱贫攻略”:每月上门1-2次,给予物质援助和精神关怀;申请健康扶贫政策,解决部分药费;协调帮助他妻子当上村级环保员,增加收入;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,解决住房问题。“现在好了,就是再大的冰雹也能睡安稳觉了。”站在新建的安置房前,老余满脸感激。
不是亲人胜似亲人。副局长余祖应帮扶的余农厚、徐荣春,都是危房户、因病致贫户,他看在眼里、记在心头,亲自为他们选址建安置房、解决饮水问题,热心介绍他们到伍市工业园上班、到外县就业。每逢传统节日,还带着礼品礼金看望徐荣春89岁的老母。老人逢人便念叨余副局长的好。
一片赤心来扶贫,个个都是好故事!三组的徐伟中想办养殖场,副局长唐天际既帮资金、又出主意,满足了他的愿望;6组的吴兴国住的是危房,党组成员吴成林帮助他解决部分资金;四美片罗菊安喂养的壮猪愁销路,办公室主任方稳根发动亲戚朋友分销一头;10组的徐汉玉为两个孙子的上学而揪心,帮扶干部李鑫争取一位爱心老板长期资助;贫困对象生病住院了,帮扶干部李保良、凌浩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……财政干部结对帮扶鹿石村的事迹,如一缕春风,吹绿了山峦田野,温暖了贫困群众的心窝!
点对点,把群众请进合作社
贫困村如何实现稳定脱贫?县财政局一班人深知,仅靠“输血式扶贫”是远远不够的,只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才能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彻底拔掉“穷根”。
在全面分析致贫原因后,扶贫工作队和支村两委制定2017—2018年村级脱贫攻坚规划,决定从种植业入手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助推鹿石村出列、户脱贫。然而,鹿石村土地贫瘠,发展种植业受限,不少村民对农业缺乏信心,纷纷选择外出务工。
“村里有种植高粱的传统,这个品种周期短、见效快、科技含量低、劳动强度小、对土质要求不高,边坡边坎都能种植,非常适合无技术、在家的贫困群众。”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壮如告诉记者,经过多次调研、反复论证,局里才决定上这个项目。
谋定而后动。在财政局的扶持下,鹿石村成立高粱种植合作社,制订组织章程、议事规则、财务制度、盈余分配等规章制度,指定一名村委专职负责。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,发动153户贫困户参与到高粱种植中来。为了畅通高粱收购渠道,接通上、下游产业链,工作队多方协调,促成寓外乡友徐柳金、李抱东在鹿石村投资创办“神山酒业公司”,由公司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种子、肥料,为贫困户提供高粱种植技术,以保护价收购高梁。神山酒业正式投产后,年产白酒150吨,还能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,实在是一举多得!当年秋天,全村高粱喜获丰收,收入达到80多万元,平均每户增收1200余元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2017年盛夏的一天,鹿石村委会会议室座无虚席,一堂种植业技术专题讲座深深吸引了台下70多位听众。进驻鹿石村以来,县财政局注重做好扶贫与扶智、扶志结合文章,投资20余万元,对四美、鹿石两所村小进行屋顶翻新,添置设施器材,努力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就读环境;“六一”儿童节,财政局志愿服务者走进学校,与孩子们交心谈心、共度节日,并送去一批学习、文体用品和教学器材,受到群众的好评。
“过去村上要办点公益事业,总是愁钱、没底气。”鹿石村党支部副书记徐胖思说道。“今年扶贫工作队协调发改部门投资70万元,建成一个60KW光伏电站,已成功并网发电,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,可以办点小实事了。”
山上70亩猕猴桃基地长势良好,可为80余户入社贫困户每户带来2000元现钞;1000亩油茶低改前期工作正在进行……一个个产业项目在五角山下相继落地、生根、开花、结果,它激发了村民勤劳致富的澎湃热情,点燃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!
稳打稳,把公路修到家门口
“鹿石村地处偏僻,行路难、饮水难、住房难、耕作难,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障碍。”2017年初,财政局长夏海、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局长余祖应就村里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专题调研后,提出了“规划先行、分步实施、稳打稳扎、务求实效”的建设原则,把村组公路、村级公共服务平台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、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作为优先项目,集中火力攻坚。
铺开“作战图”,立下“军令状”。鹿石由三村合并而成,群众居住分散,组级道路面窄、坡陡、弯急,群众出行和劳作极为不便。“三个月之内所有组级公路改造必须竣工!”扶贫工作队与村上吃下定心丸,抢晴天,战雨天,投资120余万元、全长4.6公里的6条组级公路全线贯通,结束了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的历史。
“毫不夸张地讲,我是一年做了过去五年的事。”聊起扶贫的苦乐年华,晒得黝黑的黄壮如很有感慨。他指着身后的四美片易地搬迁安置房说,“村里共建了12个安置点,总投资270多万元,可解决村里75户无房户、危房户的住房问题(不包括县城集中安置的17户);征地、‘三通一平’投入很多精力、财力;有些贫困户不愿搬走,得反复做工作。”
水利兴,百业兴。针对鹿石村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难题,县财政局借助国家财政部、省财政厅定点扶贫契机,多渠道筹措资金,掀起水利建设高潮。全村共新建改造安全饮水工程7处、水渠6000米、耕作便道1000米,维修加固山塘4口、堰坝9座,水利设施短板加快补齐。“全村650户2700多人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,农田水利设施至少能管几十年。”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徐本根坦言。
集卫生室、图书室、金融服务站、电商服务站于一体的村级活动中心正在加紧施工,全长2300米的道路安保防护栏坚固美观,270盏路灯照亮了山村的夜晚……在精准扶贫的东风劲吹下,投入到鹿石村的项目资金累计达2000多万元,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、好事,为富民强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心贴心,把新风吹进山沟里
“扶贫不是作秀,必须作为。”这是夏海局长对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谆谆告诫。他身体力行,迄今为止已入户走访和进村调研达21次,且一惯是“四不两直”风格(不发通知、不打招呼、不听汇报、不用陪同接待、直奔基层、直插现场);副局长余祖应累计入户走访27次,每一名帮扶干部入户走访均在12次以上,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真扶贫、扶真贫。
夜色凉如水,山村早早进入了梦乡,但鹿石村委会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。扶贫工作队员白天入农户、促项目,晚上还要整理资料、研究下一步作战策略,有时一个会议要开到深夜。每月在村上住20余晚,这是规定动作。别妻舍子的日子里,他们耐得住寂寞、经得起诱惑,严格遵守驻村扶贫“五个不准”,每次在农户家就餐都主动支付伙食费,也从不接受群众的土特产和与工作无关的宴请。
实事要办好,“虚”功要做实。财政局一班人把基层党建摆上重要位置,加强“支村”两委换届选举把关,选出了群众公认的村干部班子。极力倡导树立诚实守信、勤劳致富、孝老爱亲、助人为乐、人情从简等文明新风。2017年端节期间,扶贫工作队和村上买来粽子、盐蛋,亲自下厨,陪同全村20多名五保对象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,在当地传为佳话。
好作风带动好民风。2017年“6.30”持续暴雨,致使鹿石村多处道路、水利设施受损,村里一片狼藉。灾害面前,村上和扶贫工作队一声号召,20多名村民主动加入“抗灾救灾志愿队”,清路障、排险情、扫垃圾,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1人。
“路通了、水引来了、房子建好了、产业项目让我们尝到甜头了,财政局进驻我们村里,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、去争论,而不一心一意去搞好自己的家庭建设,来报答党和国家呢?!”在一次群众代表会上,老党员罗应安动情地说。
种下一束阳光,收获一片灿烂。在精准扶贫政策的照耀下,如今的鹿石村,村容村貌日新月异,特色产业方兴未艾,群众幸福指数攀升,脱贫致富的梦想照进现实,稳步踏上了美丽新农村建设新长征!